一個印度智者的故事
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。
他問:「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、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?」
智者笑著望著他說:「孩子,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,已經是很難得了。很多比你年長很多的人,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,不管給他們多少解釋,都不可能讓他們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,就只好讓他們是那樣就好了。」
智者說:「我送給你四句話。」
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。
第一句話:「把自己當成別人。」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?
少年回答說:「是不是說,在我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,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,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;當我欣喜若狂之時,把自己當成別人,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和中正一些?」
智者微微點頭!接著說
第二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自己。」
少年沈思了一會兒,說:「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,理解別人的需求,並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,給予恰當的幫助?」
智者帶著贊許眼光微笑,繼續說道:
第三句話:「把別人當成別人。」
少年這次想得更久,說: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,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,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?」
智者哈哈大笑:「很好!很好!孺子可教也!」
第四句話:「把自己當成自己。」
少年這次想得許久許久,說:「這句話的含義,我體會不出來。」
智者說:「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,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!」
少年問:「但這四句話之間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,我要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?」
智者回答說:「用你一生的時間和經歷,慢慢的整合,你會瞭解的!」
少年沉默了很久,然後叩首告別。